【哲學星期五台北】帝王術在東亞:儒家作為統治意識形態? 20140117
>> YOUR LINK HERE: ___ http://youtube.com/watch?v=64TVWksqXt4
【哲學星期五@台北】─「帝王術在東亞:儒家作為統治意識形態?」2014 / 01 / 17 (五) 19:30 • 儒學,作為一種東亞,特別是中國的重要思想派別,其影響深遠,範圍亦廣。然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儒學」?是作為宗教的「儒教」?還是作為思想派別的「儒家」?「儒學」是作為「經世濟民」的「儒道」?抑或是作為帝王御用的「儒術」─從「修齊治平」到「聖王」之道─的政治意識形態? • 儒家如果只是一種思想派別,沒有適當的政治力介入,便不可能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儒」也不可能作為官僚士大夫的代稱。我們要討論的是「儒術」如何從道德修養到政治統御的官方意識形態,甚麼是它難以言說的統治邏輯與目的?「儒術」不僅從上而下制度化的規訓,而絡繹於宮廷廟堂的說客,希望從統治者得到利益與自我實踐,不乏託「儒」之名,以「禮教」做秩序的範式,從而建立起的統治系統,其方法手段上,輔以「刑名」懼之,外以「陰陽」、「天人」收束人心。 • 大家熟悉的「名儒實法假陰陽」的「儒術」曾出現在中國歷史,而中國21世紀出現的「孔子學院」,再以「儒學」之名,大搞「天人合一」,以道德言語修整門面,正式再度成為官方統治技術下的意識形態。「儒學」再度不幸地變成統治階級的遮羞布。為何使用「儒學」?難道不是中國政權本身欠缺統治基礎所產生的焦慮?這是甚麼樣貧乏所造成的呢? • 過往東亞是的統治容易落入此模式的緣由很多,歷史的、中國國力影響,當然是部份的原因。然而,這類統治的目標與被治者的境遇與未來無關,而卻只有對統治集團的穩定與利益相涉。在此邏輯下,靜態安定「儒派帝王術」雖對統治君主有其吸引力,是否可以面對變動世界與文明發展的動態過程?「儒學」是否只能處於統治要求與動態發展之間難以調解的尷尬之中,在道德令名的要求下成為「傳統」與「進步」的激烈衝突,彼此相斥的緊張應對? • 因此,在東亞受漢文化影響的區域,終不可免地,以「儒教」、「儒學」做為內涵的「亞洲價值」總與源自西方現代文明產生拉扯對峙。就其實質,總能發現背後權力鞏固與抗拒挑戰的動因躁動...... 台灣作為一個廣受漢文化圈統攝的國家,與所有東亞新興國家一樣,必須面對現代與傳統的對抗。而這個對抗又因為作為國家發展威脅壓力的鄰國正是以漢文化母國、源頭自居的強鄰中國,而顯得形勢更顯難解。 • 台灣基於歷史的淵源,社會廣受所謂「儒學」所影響。然而,伴隨世界海洋史而躍入世界史舞台的台灣,卻也與源自歐洲的西方文明關聯深刻。復因地緣政治所涉,始終必須面對擺盪於漢文化與歐洲為代表的現代文明之間的糾結與衝突?對於身處台灣的我們,談論「品德教育」,或許有其召喚個人在群體中的價值自覺,但制度的推波助瀾,全面性地進入教育體系之中,難道不是一種統治之術的馴化過程?了解何謂「儒學」、「儒術」、「儒教」為何及其價值體系,或許正是我們尋覓出路前程的必經功課...。 • 本周【哲學星期五】邀請到何澄輝先生主持,並請旅日知名作家黃文雄先生主講,談論何謂「儒禍」?並請到專欄作家林保華先生和董芳苑教授一起與談,歡迎大家一起提出疑問、討論、挑戰。 • 【時間】 2014年 01月 17日 (五) 19:30--21:30 •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 【主持】 何澄輝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候選人 • 【主講】 黃文雄 (Ko Bunyu) │旅日知名作家 • 【與談】 林保華 │專欄作家 • 董芳苑 │長榮大學教授 •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公關】陳思吟【行政協力】李明恩、黃彥傑 • 【參考資料】 • ●黃文雄部分著作名單 • http://www.eslite.com/Search_BW.aspx?... • ●前衛出版社Facebook粉絲頁 • / avanguardtaiwan • ●《儒禍》│黃文雄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 •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 / cafephilotw • 【哲學星期五官網】 • http://www.5philo.com/
#############################
![](http://youtor.org/essay_main.png)